社區養老需求分析
隨著人口老齡化形勢日益嚴峻,同時老年人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數比例增高,每年需要養老的老年人群不斷增多。而受家庭經濟和養老機構數量等問題的限制,導致大部分老人都選擇家庭養老。
養老床位的短缺也成為養老問題的一大障礙。每100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僅為2張,遠低于發展中國家20%-30%的水平。不建全的養老體制,造成了近1.6億老人得不到機構養老的直接救助;而家庭養老模式,又會占用1億的青壯年人力,將造成人力極大的浪費,這種模式也不現實。
為了能讓居家老人獲得更好更全面的服務和照顧,減輕政府負擔,提高政府形象,我們針對居家養老提出智能社區養老管理系統方案。本系統采用了集中照料服務與居家服務互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
社區智能化養老系統實現
系統依托社區信息管理平臺,可以實現數據存儲、分析與處理等一系列的功能,通過與互聯網的連接,可以實現數據的傳輸、信息發布等功能。
在社區建立空巢家庭、獨居老人、病殘老人、高齡老人信息庫,將其生活習慣、健康狀況、家庭情況、子女聯系方式以及所需的服務項目等相關資料錄入系統,進行實時動態化管理,建立便捷有效的社區養老信息管理系統。
通過軟件平臺和各硬件設備,系統實現了社區服務中心對社區居家老人的實時監控,諸如老人行動障礙自動報警、生命體征異常自動報警、緊急呼救、摔倒報警等情況,社區服務中心都會通過中心軟件平臺及時發現并處理,保證每一位老人的健康和安全。
社區服務中心為老人提供各種服務。對無法出門的老年人實行上門診治,動員志愿者義務為孤寡老人進行精神慰藉、心理咨詢、法律咨詢等上門服務。
社區智能化養老服務流程
服務流程描述:
(1)老人有生活方面、日常用品、緊急求救等需求時,通撥打服務中心熱線,即可向服務中心發起服務請求。
(2)服務中心收到老人服務請求后,通過服務信息化系統,了解老人的基本信息并進行回訪確認。
(3)服務信息平臺管理員針對老人信息生成服務單,通過網絡或短信方式傳至服務站,服務站調度服務人員進行上門服務,提供老人預定的服務或商品。
社區智能化養老系統服務優勢
傳統的養老服務模式由于受建筑設施等條件的限制,不能大規模對社區老年人進行養老服務,比如像北京五環內的日間照料中心只有二三十張床位,僅能照顧到30個左右的老年人,對于1000人左右的小型社區60歲以上老年人數量在150人左右,二三十張床位遠遠不夠用,所以傳統的養老服務很難滿足市場的要求。
如果通過智能化養老設備讓社區老年人在家中養老,社區服務中心便可以通過智能化養老服務平臺實時感知到老年人在家里的生活狀況、身體健康狀況,如老人有緊急情況,社區服務中心能夠及時感知并馬上派人進行上門救助。
社區每個老年家庭都是日間照料中心的一部分,這樣就能從根本上解決養老設施不足的問題,并能夠讓社區的養老服務公司把業務規模擴大,在各個社區進行連鎖經營管理,做到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從源頭上解決盈利問題。